篮球运动在海峡两岸深受大众喜爱,吸引了众多篮球爱好者的热情追随和积极参与,极大地促进了这项运动的蓬勃发展。随着两岸交流的不断加深,CBA联赛已成为两岸球员交流的重要舞台。
越来越多的宝岛球员加入了CBA其他球队的行列,新赛季预计将有9位来自台岛的球员在CBA赛场上亮相。自1999年首位宝岛台岛球员郑志龙登陆CBA以来,短短16年间,已有近30名宝岛台岛球员走上了CBA的舞台。
郑志龙,台岛CBA的领军人物,享有“台岛乔丹”的美誉,他不仅外表英俊,绯闻也屡见不鲜。此后,他曾在CBA担任教练,并且在青岛队期间,他还担任了李秋平教练的得力助手。
一、来CBA打球如同朝圣
近年来,球迷们对宝岛台岛球员在CBA赛场上出现的频率似乎逐渐习以为常,这些球员大多担任外线角色。尽管他们的身体素质略逊一筹,但扎实的基本功和出色的助攻能力却是他们的显著优势。凭借这些优势,他们在CBA联赛中站稳了脚跟。同时,CBA联赛的高水平竞技环境也为他们提供了更多提升自我的机会。
2011年的武汉亚锦赛上,中华台北队的主力成员几乎都拥有CBA联赛的经历,然而在那个赛季,他们的表现并不出色,最终以4胜5负的战绩位列第八。
在2013年的菲律宾亚锦赛小组赛中,由CBA球员构成的中华台北队在与东道主菲律宾的对抗中,展现了一场令人瞩目的惊天大逆转。若非在最后一轮比赛中败给了卡塔尔队,他们几乎就能实现小组赛六连胜的辉煌成绩。
曾在CBA四川队执教的台岛教练邱大宗
台岛地区的运动员对于CBA有着一种虔诚的崇敬之情,他们视之如同亚洲的篮球最高殿堂。宝岛台籍教练邱大宗曾如此描绘CBA在台岛球员心中的崇高地位。
CBA极具吸引力,我认为这对台湾地区的篮球运动大有裨益。在全世界范围内,CBA被视为一个高度瞩目的平台,一个竞争激烈的舞台。目前,CBA的竞争愈发激烈,舞台也愈发璀璨。相较于NBA,NBA对于亚洲而言显得遥不可及,而CBA则无疑是亚洲的NBA。对于台湾的年轻人来说,CBA不仅是一个巨大的诱惑,更是一份激励,促使他们奋力拼搏,梦想着有朝一日能踏入这个神圣的殿堂。这样就能够确保他们自幼便怀揣着一个梦想,而有了梦想的指引,他们才能不断进步,变得更加出色。
宝岛旋风
宝岛台岛球员初涉CBA赛场时,能够在球场上稳固立足的球员寥寥无几,"混日子"的情况在所难免。提及孙焕博、许晧程、林冠纶等名字,相信大多数球迷对此并无深刻印象。
此外,尚有若干运动员凭借其精湛的技艺和出色的比赛表现,逐步在联盟中确立了稳固的地位,诸如首位加入CBA的郑志龙,以及在关键时刻总能以三分球稳定队伍士气的杨玉明,还有荣获总决赛最有价值球员的李学林等人。同时,在近年来的CBA赛事中,来自宝岛台湾的球员也正逐步在赛场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曾获总决赛MVP的李学林是其中最成功的例子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CBA联赛历史上曾短暂涌现出一支来自宝岛台岛的队伍——明基新浪狮篮球队。该队将江苏省苏州市设为根据地,参加了2001-2002赛季的CBA联赛。此队的前身是中华台北宏国象队,其中汇聚了周俊三、罗兴梁、黄春雄等9位来自宝岛台岛的球员。周俊三,人称“阿三”,是当时台岛最出色的后卫之一,他在CBA短暂服役期间,荣获了助攻王的称号,并且助力球队成功晋级八强。
明基新浪狮篮球队
二、上海第一个“吃螃蟹”,现集齐“三驾马车”
在上海男篮与宝岛台岛球员的携手合作中,上海男篮始终处于领先地位——作为首位加入CBA的宝岛台岛球员,郑志龙便选择了加盟上海男篮。今年,球队不仅成功签下了李学林,续约了曾文鼎,还引入了杨敬敏,使得上海男篮的阵容中已有三名来自宝岛台岛的球员。
以上海为案例,我们来回顾一下那些年参与CBA的台湾球员,他们分别是谁,如今的生活状态又是如何。
郑志龙和颜行书均曾为大鲨鱼队效力,然而张宗宪(位于右侧)却未能与该队携手。
1999年,郑志龙踏入上海队,成为CBA联赛中首位来自宝岛的球员。在此期间,他作为球队的主力得分后卫,与姚明、刘炜并肩作战,助力球队挺进总决赛。然而,郑志龙在CBA的职业生涯并未持续太久,到了2002年,他便选择了离开。
2009年,姚明接管了上海男篮的帅印,在该赛季,他成功引进了来自宝岛台岛的球员颜行书。在此之前,球队曾试图招募另一位宝岛台岛的球员林志杰,但遗憾地败给了广厦队。林志杰最终成为了广厦队的中坚力量,并创下了宝岛球员的得分新高。
在2011至2012赛季期间,中华台北的主力中锋曾文鼎加入了上海队,他的加入使得球队的内线实力得到了显著增强,成为球队不可或缺的坚实支柱。
在2012至2013赛季期间,张宗宪作为临时补强的球员,曾火速抵达上海接受试训,遗憾的是,最终未能成功,不得不带着遗憾离开了。
2014年,宝岛台岛球员杨敬敏因在新疆队表现出色,成功转会至上海队。
在2015年,上海男篮成功续约了曾文鼎,并引入了李学林,这使得球队中拥有三位球员均源自宝岛台湾。
上海这座城市展现出了显著的宽容度,对于来自台湾的运动员或是投资者而言,其所处的环境相当适宜,众多球员因而乐于前来,这无疑是最根本的原因。谈及上海与宝岛台湾之间的深厚联系,上海足球队的教练对此进行了阐释。
就台岛球员本身而言,他们普遍拥有较高的竞技实力。若要引入具备此类实力的运动员,所面临的限制较多。然而,与台岛球员达成协议则相对简单。因此,他们更受各地球队的喜爱。尤其是当提及上海时,他们更是表现出强烈的加入意愿。
担任李秋平助教时期的郑志龙
上海男篮当年签下郑志龙这一举措在当时显得颇为前卫,此举亦开启了与台湾球员合作的先河。伴随着两岸交流的日益密切,台湾球员在CBA联赛中的表现赢得了越来越多的肯定,未来双方在各领域的合作有望变得更加频繁。

台岛球员曾文鼎已是上海队内线支柱
台岛球员的加入为我们拓宽了视野,然而他们进入CBA后,也需要与其他大陆球员一样进行公平竞争。在这个竞技场上,必然会有表现优秀和不足的球员,只有适应者才能生存。实际上,无论是职业竞技还是个人实力,大陆球员和台岛球员之间并没有太大差异,他们都十分看重自己的合同,深知若表现不佳,终将被淘汰。
李学林(左)、曾文鼎(右上)、杨静敏(右下)
三、收入高限制少——来了都说好!
宝岛台岛球员与大陆联赛之间的互动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互利共赢的结果。对于他们来说,职业化的CBA联赛不仅能够提供丰厚的收入,还有助于提升自身的篮球技艺。与此同时,大陆球员在转会过程中面临诸多限制,相比之下,宝岛球员却更受各支球队的热捧。他们所展现的新技术和独特风格,也能有效增强球队的竞争力。
大陆球员在转会和签约方面受到俱乐部及规章制度的约束,相比之下,台湾球员在这一点上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另外,日本和韩国球员作为亚洲外援,在CBA的规则中,那些在上赛季联赛中排名在第13位至第17位的球队,除了已有的两名外援名额外,还可以额外引入一名亚洲外援。相较于那些身体素质更为优越的西亚球员,CBA俱乐部在选拔过程中不得不深思,将宝贵的一个名额分配给日韩球员,这样的性价比是否足够高。在这个背景下,那些不占用名额的台岛球员自然成为了首选的考虑对象。
林志杰在CBA打得风生水起
台岛球员普遍认为,台岛联赛在半职业化程度下,不仅收入水平偏低,而且福利待遇不佳,训练质量也相对较低。尽管台岛篮球爱好者众多,篮球在当地的普及程度很高,即便是顶尖球员,其收入水平也并不理想。以林志杰为例,他若加盟CBA,年薪可达到250万人民币以上,换算成新台币则超过1000万元,这一数字是他在台岛打球时的2到3倍。
2009年,陈信安,这位在姚明之前踏入NBA的球员,与东莞新世纪俱乐部达成协议。他的合同总金额高达230万元人民币。陈信安曾坦率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选择来CBA打球,首要目的是为了赚钱。”他补充道:“我已29岁,大女儿刚满一岁多,而小女儿将在明年二月降临人世。我希望能够赚更多的钱来养家糊口。”
“亚洲飞人”陈信安曾短暂效力CBA
在收入之外,台岛球员选择来大陆打球的关键因素还在于他们期望通过这种方式显著提高自己的球技。这一点从前两届亚洲锦标赛中华台北队的表现差异中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在今年的亚锦赛名单中,中华台北队有七名球员是现役的CBA球员。
我认为中国篮球协会的联赛相当不错,目前表现优异的台湾球员都渴望接受这种挑战,一旦因为某些原因未能加入,他们定会深感惋惜。邱大宗这样表达了他的观点。
四、台岛球员为何颇受CBA青睐?
台岛球员在CBA备受欢迎,除去他们不占用名额这一显著优势,究竟还有什么原因呢?
起初,在技战术方面,台湾球员在各自不同的培养体系中成长,他们的技术风格与大陆球员有着显著的区别。具体来说,台湾球员的打法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灵活快速的风格,这与大陆球员的球风大相径庭;另一类则是充满拼搏精神的“野兽”型球员,他们的职业素养极高。与日韩球员相比,台湾球员的这一特点与CBA原有的球员群体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他们自然受到了众多球队的青睐。
娱乐圈混的风生水起的颜行书曾是CBA的一名球员
再者,该团队在团队协作和基础技能上展现出独有的长处,例如,曾文鼎曾得到外籍教练帕纳吉奥的高度评价,被誉为“对三角进攻策略理解最为深入的球员”,此外,林志杰、洪志善、杨敬敏等球员的投篮技艺更是令其他队员羡慕不已。
再者,台湾地区的球员并非隶属于“体制内”,他们的流动性较高,对于那些急需人才但自身储备不足的球队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目前山西队的主帅是之前率领中华台北击败中国队的许晋哲
C不仅在BA有所作为,次级联赛NBL中也逐渐融入了台岛篮球的元素。2014赛季的NBL联赛中,新加入的球队聘请了著名教练邱大宗担任主教练,球队阵容中更是有两名台岛球员。其中一位是在亚锦赛上表现出色的“少侠”田磊,另一位则是台岛SBL联赛的助攻高手苏翊杰。凭借邱大宗丰富的指导经验和台岛球员在赛场上的出色表现,广西威壮在球队成立初期便荣获了NBL的冠军头衔。与此同时,邱大宗与田磊也借助NBL的舞台,重返了CBA的竞技行列。
近年来,我们持续关注CBA对台湾球员或中华台北队的影响。然而,2013年亚锦赛的惨痛失利之后,尽管今年我们重新夺回了荣誉,中国男篮却已丧失了维持优越地位的基础。此刻,不妨换个角度思考,我们应该从台湾篮球中汲取哪些经验,是精益求精的基本功?还是对待篮球生涯的职业精神?或许是面对媒体和球迷时展现的谦逊与礼貌,抑或是这些方面需要中国篮球进行深入思考和不断提升?
未来有望见证越来越多的台湾球员加入CBA联赛。在篮球这一领域,两岸之间的相互了解也在日益加深。我们应当互相借鉴彼此的长处,并随着亚洲顶级联赛CBA水平的持续提高,共同实现进步。
附:新赛季在CBA打球的台岛球员
上海:杨敬敏、曾文鼎、李学林
山西:洪志善、吴岱豪
广厦:林志杰
山东:陈世念
天津:田垒
佛山:苏翊杰 。
《东方体育日报》8月21日A8版上的一篇文章,题目为《CBA是否等同于亚洲的NBA?揭秘台湾球员与上海大鲨鱼相互吸引的内幕》,其中部分内容来自腾讯体育的整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