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为已经停赛的广厦队感到惋惜,过去五个CBA赛季,他们四次在季后赛第一轮碰上最终夺得总冠军的队伍,其中这个赛季被四川队淘汰——该队横扫新疆队后率先晋级总决赛。上赛季仅列全联盟倒数第二位,今年却离总冠军仅差一步之遥,四川队火箭式崛起的缘由非常明了:依靠三名外援。
四川队闯入最终决战环节,网络上传出某种议论:该队借助三位非正式签约的外籍球员,倘若夺得最高奖杯,他们是否真正应得这份成就?
认为四川不合适,看法主要在于四川队之所以能晋级总决赛,完全是得益于“邓哈哈”三人组,这个三人组占据了本地球员的大部分时间和机会,即便四川队最终夺冠,也不代表中国篮球的整体实力,这对中国篮球的发展也没有帮助。
倘若“邓哈哈”组合在下个赛季消失,四川队大概会再次变得不堪一击。
篮球协会、知名老将、新闻传播机构以及核心支持者,早已就三外援机制限制本土选手成长的现象进行深入交流,相关队伍的设置正在逐步减少,或许在下一周期便将彻底废除。
然而以此质疑他们,这个话题似乎放错了环境。
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是专业级别的赛事,主办方和俱乐部负责人只管遴选球员和组建团队,赢得总冠军是他们唯一追求的宗旨。
四川以外,北京、辽宁、广东等队伍,同样拥有顶级外援,或者拥有几乎等同于超级外援的易建联。
CBA当前形势下,优秀运动员其实也不容易寻觅,三外援制度实施已久,但山东队在整个历史上仅过一次进入总决赛。去年夏天,四川队管理层成功整合“邓哈哈”,签约实力派球员孟达和张春军,这些举措足以让火箭队的莫雷感到惭愧。
中国篮球职业联赛和北美职业篮球联赛的差异,主要体现于缺少大学体系的球员输送,职业比赛需要同时承担为国家队伍选拔和培养选手的责任,这就导致了一支半数是本土球员却让多数人坐冷场的四川队伍,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然而参照不同的事物,例如此前足协杯广州恒大对阵江苏苏宁的“王牌”组合,以及中超四支顶级球队参加亚冠联赛,同样能吸引众多目光,根本原因在于4200万欧元引进的马丁内斯,还有5000万欧元签约的特谢拉这些球星的存在。广州恒大依靠莫里奇、孔卡、埃尔克森、高拉特等球员在亚冠赛场表现出色,中国足球依然难以梦想踢进亚洲杯。
为何恒大那些球员进入国家队表现不佳?为何专注于培养年轻球员的广厦队也未能取得突破?为何投入巨额资金的新疆队同样效果平平?这些才是值得探讨的问题。面对实力雄厚的成熟队伍,仅靠俱乐部自身培养少数像周琦、胡金秋这样的球员远远不够,他们显得太过青涩。能否让这些球员更早地接触更优质的教学?能否为他们提供更多进入专业体系的途径?
新疆投入巨额资金持续引进球员,最终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因素仍然是两位外援的表现,我们的资金雄厚的队伍是否应当深刻检讨,究竟应该如何运用资金?那些被购入的优秀选手又该如何得到充分发挥?
或许这已是三外援政策的末代,四川特色也将无法再现。三外援必将终结,“邓哈哈”也会解体,但他们给中国篮球揭示的弊端,不会随时间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