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情根本说不清。比如拿谁和谁比工资高,真的公平吗?

亚历山大新合同为期四年,总金额达到两亿八千五百万美元。哈登虽然已经三十六岁高龄,依然能获得两年八千一百五十万美元的报酬。东契奇的三年合同价值一亿六千五百万美元,这样的待遇对他来说毫无压力。球员们的薪水在NBA究竟有多惊人?若与西甲联赛和莱万的表现相比较,处于怎样一个位置?
莱万的年收入高达三千三百万欧元,这是西甲联赛中最高的薪水水平。然而,如果这份合同拿到NBA,他只能排在第35位左右。两者之间的差距非常明显。NBA的顶尖球员年薪可达五千九百六十万美元,而莱万在NBA现役球员中,仅能算作一名普通的全明星选手。他的实力可能还比不上一些角色球员。
NBA的营收渠道众多,包括转播权、现场观赛收入以及企业合作,总收入累计超过一千二百亿美元。其中,电视转播权是重要组成部分,ESPN与TNT每年为此投入数十亿美元。随着全球市场持续扩大,各项投入不断加码,整个行业的规模也随之扩张。
西甲联赛的格局是,多数俱乐部主要依靠皇马和巴萨的支撑。其余队伍的贡献在经济效益上并不显著。整体市场空间相对狭窄,导致薪酬水平难以提升。即便是顶尖球员的优异发挥,也无法突破联赛整体发展规模的限制。
NBA的薪酬体系设有工资上限和奢侈税门槛,每支球队正式签约的球员总数上限为十五名,整个联盟的签约球员总数仅四百五十人,球员数量稀少,但个人收入水平相对较高,人均薪酬水平因此显著提升。工资上限的额度会随时间调整,联盟盈利能力增强时,可用于分配给球员的薪资总额也随之增长。诸如球员选项权之类的特殊条款,能够帮助球队核心球员争取到更优厚的报酬。

而足球队伍不一样,每个队伍的一线阵容就有二十五名成员,另外还有培养队伍和预备队伍。队伍的收入需要分配给更多人,每个人能够获得的份额就变得很少。巴塞罗那的总工资达到六亿欧元,莱万拿走了其中的5.5%,这个比例实际上相当可观。在足球领域引进新球员时,还需要支付转会费用,这笔钱很多时候并不会进入球员的口袋里面。
篮球联盟的球员引进通常无需支付转会成本,大多采取直接签约或球员交换的方式完成,这样做能够节省大量开支,这些节省下来的资金绝大部分都会用于提高球员的年度薪酬,合同条款也相对宽松,即便是顶尖球星,获得高额报酬也属于常见现象。
有人认为篮球对决容易彰显个人风采,队伍总共五名成员,每场较量明星球员都格外耀眼。库里、詹姆斯,只要他们参与,球队的市场吸引力就会显著增强。勇士、骑士两队的过往,正是两位巨星发展历程的写照。


足球更注重团队协作。球员即便再出色,对俱乐部的经济收益帮助不大。梅西和C罗算是特例。像莱万这样的顶尖前锋,其商业效应也不如篮球界顶级球星突然爆火。当年勇士队签约库里后,紧接着就获得了三年六千万美元的球衣广告合同。其中部分收益还是球星亲自促成的。
美国体育行业市场化程度深,居民收入水平高,日常品质优越。当地民众热衷于球赛场馆的参与,既观看竞技又选购相关服饰。借助这股经济浪潮,NBA得以迅速发展,同时也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该联盟的全球爱好者数量超过西甲,市场运营稳健,由此支撑了较高的薪酬体系。
西班牙的经济水平比较普通。居民每月获得的报酬数额不大。多数民众日子过得拮据,难以拿出充裕的资金来支持体育运动,这个方面与美国存在明显差距。购买力有限,进而制约了俱乐部的资金运作和运动员的薪酬待遇。
北美四个主要竞技项目中,篮球的国际化影响力最为突出。由于经济实力强大,运动员能够获得丰厚的报酬。像莱万这样年满三十岁的球员,依然能够获得最高级别的薪水。他的竞技水平足以匹配,属于该领域的顶尖行列,这与他所在的团队体系以及市场价值密切相关。即便表现再优异,与篮球界的顶尖巨星相比,其合同金额仍然难以企及。
足球并非逊于篮球。两种运动项目的规则体系,决定了资金流向和增值途径。队伍构成、收益途径、明星球员的市场价值,呈现显著差异。
毕竟NBA更在意“个人品牌”。球星的价值,通常由市场和个人魅力支撑上去。俱乐部需要关注度,因此更倾向于提供高额报酬。球员也能凭借个人声望招揽广告、赞助,这些收入有时甚至直接与合同条款相关联。
然而足球的核心在于俱乐部。球员的收益和声望,被纳入到俱乐部品牌的价值框架中,个人直接获利的方式受到限制。
当前状况短期内难以扭转。根本原因在于整体规模和分配方式,并非运动员个体水平差异,也不是运动项目之间存在强弱之分。此类问题,无法简单粗暴地处理。
颇为奇特的是,联赛内部竞争异常白热化,球员具体应该获得多少报酬,往往难以给出确切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