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篮球新闻 >

新赛季CBA下月重燃战火,巴特尔天价年薪引关注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5日 14:56  阅读次数:

北京晨报报道:新赛季CBA联赛预计下月再度开赛,先前这个夏天中国篮球界相当活跃,合同争议、互相挖角等事件接连不断。巴特尔以极其优厚的报酬签约新疆广汇,这一消息引起广泛关注,双方均否认了450万的年薪传闻,新疆队还提供了大巴注册时月薪6万元的证明,然而这一事件仍然激发了公众对CBA球员薪资的探讨。

现状·450万元身价 巴特尔堪称大佬

CBA俱乐部散布在全国各地,各城市经济水平存在差异,所以球员们的报酬也各不相同。不过大体而言,现阶段CBA核心球员的年薪大约在三四十万元人民币左右。当然,这仅指比赛获得的报酬,不包括广告合作费、转会补偿等额外收益。

CBA球员里,收入最高的人当中不包括广告收入,首当其冲的是巴特尔,两年前他还在北京首钢队效力,当时每年的薪水差不多是三百万,现在去了新疆队,他的身价已经快要达到四百五十万,在国内篮球界,这绝对是顶尖水平,就算是易建联这样备受瞩目的新星,也比不上他。据了解,易建联在广东宏远队打的时候,每年的薪水大约是一百二十万,就算加上广告收入,总金额也不到三百万。现阶段,大部分俱乐部中的核心成员,其每年从球队获得的报酬大概在三十万到四十万这个区间,而国家代表队的成员,他们每年的总收入均值达到四十万以上。

就俱乐部层面来看,广东宏远、福建浔兴、浙江广厦都属于资金投入较大的队伍,这些队伍的核心球员的薪酬标准要超过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的普通水准,例如广东宏远的两位关键人物杜锋和朱芳雨,他们的年薪都达到了将近一百万的程度。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吉林队这类传统强队的经济预算相对有限。大体上,中国北方球队的运动员的经济待遇要少于南方球队。

据消息人士透露,当前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运动员的经济补偿方式存在差异,基本分为年度固定薪酬和月度浮动报酬两种模式。运动员从事比赛活动的报酬构成包含月度基本工资、训练补贴、联赛参赛津贴、胜场奖金、连胜特别奖励以及排名荣誉奖励等。此外,球员还可以通过代言商业产品、参与商业赛事以及转会转会费等途径获取额外经济来源。假如被选拔进入国家代表队,每月能够领取两千元人民币以上的队内训练补贴。

历史·职业化12年 球员收入稳步上升

CBA联赛自1995年迈向职业化阶段,至今已历经十余载光阴。在此期间,赛事推行了多项革新举措,这些举措促使球员的经济待遇逐步改善,整体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

据消息,CBA刚开始职业化时,奥神队的马健拥有球员最高薪水,被称为“中国篮坛第一狂人”,他年收入大约80万元左右(1999年已进入百万身价行列)。那个时期,八一队的刘玉栋也能拿到大约50万元,吉林队的孙军差不多也是50万元,首钢队的巴特尔则是60多万元。当时,不少国家队成员的年薪都超过30万元。当然,也有收入低于此标准的,诸如胡卫东、郑武、李晓勇之流,他们每年的进项大致稳定在20万元上下。

CBA球员收入_cba球员年薪_巴特尔年薪

1999年那段时间,CBA运动员的报酬又见增长,以出手大方著称的广东宏远为例,其核心成员的年薪已突破三十万元大关,而经济实力一般的山东队,其主力战将的年收入同样达到六万以上。2005-2006赛季期间,排名靠前的几支球队的核心球员年收入通常在60万到80万之间,普通首发球员的年薪也能达到20万到30万,而替补和年轻球员的月薪则浮动在2000元到5000元之间。

那个阶段,CBA当中收入最高的运动员是巴特尔,易建联这些备受推崇的球星,他们的年薪虽然达不到一百万,不过依靠广告合约等带来的报酬,每年也能赚取将近两百万的收益。

CBA职业化改革之后,广东宏远一直备受球员们青睐,成为众多球员心仪的俱乐部,新疆则是另一家实力雄厚的豪门。这两家顶级俱乐部每年的俱乐部投入大约都在1000万元上下。相比之下,普通俱乐部的年投入通常在700万到800万元之间。由于俱乐部投入资金较多,用于球员身上的费用自然会相对较高,特别是那些核心球员的市场价值。有消息透露,许多俱乐部的核心球员收入几乎占据了队伍整体薪资的大半,比如胡卫东、孙军等人在他们巅峰时期就属于这种情况。

尴尬·月薪1500元 “板凳”回流低级联赛

CBA运动员的报酬在职业化进程推动下确有增长,但就增长速率和增长量而言,篮球运动的发展远逊于比其早一年实现职业化的足球项目。从运动员的经济回报角度观察,CBA运动员的年收入水平或许显得不够突出。

职业联赛开展后的第二期,许多普通人变成了千万家翁,这是中国足球前辈金志扬的论断。然而,时至今日,在篮球联赛里,年薪达到百万元的选手寥寥无几。实际上,大多数俱乐部中,核心队员拿到三四十万的报酬就算相当可观。在这些主要由年轻选手组成的队伍里,获得最高报酬10万元的人非常少,许多人每月的收入大约是4000元,也有少数球员每月只能拿到1500元。

有些球队的球员很难获得出场时间,他们的收入非常微薄,导致很多有天赋的年轻球员选择离开CBA,去参加低级别的比赛,一位有发展前景的运动员,因为教练的打法,在一家北方CBA俱乐部几乎没怎么打过球,每月只有2000元,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他后来加入了低级别的联赛,月薪立刻增加到了8000元。

这种情况并非孤例,CBA联赛改革十二年间,出现这种“回归”现象确实令人难堪。如何应对,可能更加棘手——要制止这类现象,就必须提高薪资,但指望那些本身就不赚钱或者利润微薄的俱乐部再出钱给年轻球员加薪,显然不太可能,难道真要篮球管理机构自己出钱?如果放任不管,岂不是给中国篮球的退步埋下隐患?所以说,这是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晨报记者 亢雪松

标签:cba球员年薪   



大家都在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