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1日,中国篮协发布了一份《恪守比赛规范、倡导体育风尚的公开信》,该公开信迅速在互联网上传播,内容看似中规中矩,然而其中“认同裁判裁决”这一表述,触动了CBA支持者的敏感神经。
这份倡议书主要阐述了四点原则:必须遵守既定规范,应当尊重裁判工作,需要营造热烈氛围,务必赞赏竞争者。
篮协反复劝说运动员切勿冲动,特别指出对待裁判的判罚应当恭敬,若有异议能够依照规定申诉,千万不可以做出过激行为。
令人遗憾,并非所有人认同这份公告,留言区争论激烈,有人指责裁判不公,也有评论提及外援对替补席的挑衅行为,场面十分混乱,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
01
这种想法并非毫无缘由,倡议书的出现时机很特别,当时CBA常规赛接近尾声,广东、辽宁等强队正为争夺季后赛资格而全力以赴。
偏在这时,篮球管理机构忽然重视心态调控,容易让人想起最近引发的讨论焦点。
三月八日,广东队与山西队交锋,双方竞争十分激烈,最终却因裁判的一次判罚,遗憾落败。
裁判也是普通人,偶尔失误大家都能接受,但是那天比赛时庆和段铸却遭到猛烈批评,观众实在无法明白他们为何连续受到如此不公正的判罚。
如果说5秒哨还能解释,其他的呢?
广东队王少杰正在比赛时尝试扣篮,刘传兴突然从旁边猛冲过来,在空中直接用身体撞击他,导致王少杰失去平衡,重重地摔倒在地上。
这个十分清晰的违规行为,裁判员视而不见,既没有吹响哨子,也没有审视录像,导致受伤的王少杰只能失望地离场接受医疗处理。
任骏飞在快攻时遭到古德温撞击头部而倒下,裁判只判了普通犯规一次,而其他比赛中类似的动作却曾导致停赛六场重罚,这次的判罚尺度显得格外宽大,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广东外援吉伦沃特因为反对判罚结果,连续领到两个技术犯规被罚下场,而山西外援迪亚洛在完成扣篮后,冲向广东替补区域炫耀身体,并对着裁判挑衅,但裁判却没有任何动作,这种差别对待的判罚方式,无疑让球队和球迷更加怀疑裁判的公正性。
杜锋在比赛里质疑裁判判罚,裁判就告诫他“控制心态”;山西教练团队在赛场外辱骂裁判,却没遭到任何处理。

在这种情况下,球迷实在无法理解规则和裁判。
02
2024至2025赛季的CBA裁判工作报告指出,在关键时刻的误判比例达到了十分之一七,这类情况经常与主队所获利益有关,这一统计结果无疑给裁判的专业能力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同时也让众多观众对裁判的公平性抱有极大的疑虑。
另外通知里面说明要禁止那些跟中华传统文化相悖的、带有攻击性的动作,这个出发点是为了让比赛环境更和谐,防止出现不文明的现象。不过有些观众却把这条规定理解成了暗指广东观众的“特色”——“荔枝客”(易建联的绰号)、“按摩式防守”等地方性的玩笑。
实际上,诸如广东球迷的 “荔枝佬” 等叫法,以及山西球迷的 “换苏伟” 喊话,均属于欠妥的观赛举止。
篮协在提倡尊重对手方面,需采取更清晰有力的手段,来约束此类地域性攻击,不能仅限于发布含糊的声明。
与 NBA 对运动员出言不逊裁判时动辄处以数万美元重罚形成鲜明对比,CBA 发表的公开信仅限于提出请求,完全不包含任何惩罚手段,因此广大球迷对此反应异常沮丧。
一份缺乏明确惩戒规定的号召,极有可能沦为毫无意义的废纸。参与者们或许会因惩罚不力而忽视该倡议,依旧在竞技场合表现出失礼且不敬的态度。
长此以往,CBA 的比赛秩序和形象将受到严重损害。
篮协最近公布的公开信,虽然目的是为了提高 CBA 的比赛水平和体育精神,但在实际操作环节,却因为裁判能力、判罚争议以及缺少惩戒手段等事项,导致很多人产生了不同看法。
这表明,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在行政运作层面还有诸多欠缺,必须持续优化和提升。
03
CBA 需要迅速加强裁判的专业化建设,为他们提供稳定的工作职位和丰厚的薪酬,确保他们能够不受干扰地全身心投入裁判工作。
借鉴 NBA 的成功做法,该联盟裁判的年薪范围在 10 万到 60 万美元之间,这个数额明显超过了美国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因此,它成功吸引了大量杰出人才选择成为裁判,同时也激励着他们持续提高自己的判罚技艺。
CBA 虽不能完全复制这个薪酬模式,但需结合国内经济状况与联赛实际,构建恰当的顶级薪资架构,以此达成用高薪促进职业化目标。
此外需要设立赛后评分机制,每场赛事终止后,由具备资质的裁判评定小组,参照裁判临场发挥情况,从判罚精准度、尺度统一性、场面掌控力等不同方面实施评分。
在判罚失误的情形下,要制定清楚的分值扣除规范,被扣除的分数要直接关联到裁判的晋升机会、奖金发放等事项。当裁判在一个赛季中的累积扣分达到某个界限时,会波及到其下一赛季的执法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