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寒冰评述
英超的国内与海外为期三年的转播协议尚处首年,英超联盟便抢先预售了2019至2022赛季在中国大陆及澳门地区独家全媒体传播权,苏宁借助其PPTV平台报出7亿美元标价,折合约6.6亿欧元,换算下来每年为2.2亿欧元。需要指出的是,去年苏宁竞得2015至2020年共五年的西甲转播授权,整体花费仅2.5亿欧元。
2019至2022年期间英超联赛在中国市场的转播费用,接近于西甲联赛五年总预算,这个数字非常可观。早些时候新英体育获得英超2013到2019年间的全方位转播授权,其年均成本大约为3600万欧元,而这份新的三年协议将英超在中国落地传播的入门标准大幅度提高了六倍。
英超在海外单一市场的出售转播合同记录,涉及6个赛季,总金额达10亿美元,每个赛季平均1.67亿美元,苏宁的新合同每年则增加了近6000万美元。

值得关注的是,2016至2019年间英超在国外的转播费用累计达到35亿欧元以上,而2019到2022年的相关协议尚未完全执行,预计其金额将突破先前记录。其中,苏宁集团在中国市场所占据的份额几乎相当于整个英超海外收入六分之一,这充分展现了我国足球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这个转播合同每年2.2亿欧元的市场规模有多大?它相当于2016至2019年期间,欧洲大陆除英国和爱尔兰本土外的所有赛事收入总和的70%,几乎等同于欧盟除英国和爱尔兰本土外所有国家的总收入。
英超转手金额最高的区域是远东地带,中国每年的2.2亿欧元交易额,约占除大陆以外远东各地转播收入的二分之一。早些时候英超海外转播合作中,除北美市场外,最大宗的单一合同是泰国,每年能带来八千万欧元,这个数额几乎覆盖了整个撒哈拉以南区域的全部转播费用。如今,中国迅速崛起,成为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海外观众数量最多的地区,这份预先销售的新协议的规模,甚至达到了北美洲市场的好几倍。

今年夏天,曼城和巴黎圣日耳曼这两支足球队前往国家体育场进行比赛,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但赛事最终未能举行,令许多足球爱好者感到非常遗憾。
英超联赛在中国大陆的播放合同,在近十年间经历了显著变化,从最初的每年1600万英镑,增长到本季度的3200万英镑,并且预计未来三年将提升至1.86亿英镑,这个价格涨幅接近原来的12倍,然而其背后真正的原因,仍然是中国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尚未得到充分挖掘。

英超的官方数据显示,全世界有12亿球迷关注这项运动,在中国就有一亿七千四百万人,这个数字说明中国是英超海外市场最重要的地方之一。中国球迷数量占全球总数的六分之一,因此分摊电视转播费用时,拿到六分之一的额度应该没什么问题。
如果将苏宁这次高价竞得英超版权一事置于国务院发布四十六号文件的那个时段来审视,就能够洞察到中国市场未来将激增的潜在购买力。

目前的单场门票定价方式显示,只要2019年后每场比赛有160万中国观众愿意购买入场券,便足以覆盖这项重大投资的开销,更不用说苏宁公司计划在国内进行转播权再销售,以及赞助商可能带来的额外收益,这些因素都还未计入其中,而当前移动应用端用户的消费习惯已经非常成熟,因此160万付费用户的预测值实际上是比较保守的估算。
此外,苏宁广阔的体育领域版图中,优质赛事资源的全媒体版权仅是轻微的投入而已。苏宁的业务渗透到体育产业的诸多层面,涵盖俱乐部、赛事授权、媒体渠道、内容社群、信息机构、转播网络等等。苏宁还规划着建造自有球场,以体育设施为载体进行房地产开发,并且在国内各地与足球训练基地建立合作关系。
苏宁对意大利市场的吸纳动作,还有借助购置西甲与英超的播放权,意图延伸在欧陆的配送体系,可以预见的美好前景,都比此刻的六十亿欧元更为诱人。

对于苏宁而言,在中国体育市场即将到来的关键时期,抢先部署,在体育产业领域内抢占份额,不论代价如何都必须贯彻的战略。特别是英超转播权,早已不是英超探索,打开中国市场的优惠阶段。
天盛和新英体育错过了移动终端消费的鼎盛时期,苏宁凭借资金优势,率先拿下了英超这一优质资源,在盈利方式和市场前景方面,已经远远赶超那两家率先进入市场的探索者。
从西甲五年内进账2.5亿欧元,再到英超三年内拿到6.6亿欧元,欧洲足球的顶级资源在中国市场的经济价值,一年之内就实现了数量上的十倍飞跃。接下来英超联赛在中国落地所产生的转播收益,能否达到它在英国本土每年收取20亿欧元的水平,目前还是个未知数,不过这个潜力还是有可能实现的。

终究,2019年中超联赛的年版权费用已高达3.5亿欧元,并且预计未来将持续攀升,极有可能实现翻倍,中国的体育产业规模,或许远超多数人的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