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足球新闻 >

英超版权销售结构变革,免费看球成历史,付费时代来临?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6日 07:08  阅读次数:

假如每逢周末免费观看英超赛事直播,已经养成了你的常规,那么今年夏天起,你需要着手为付费观赛进行安排。由于英超的版权交易模式,在中国大陆这边正经历着显著的变动。

新赛季英超转播费用急剧增长,迫使原先提供无偿直播服务的四大平台纷纷离场。八月份中旬开始,视频网站PPTV与乐视网先后同英超权利方达成了价值千万美元的重大合作,决定每轮赛事中提供四场无偿观看以及六场需付费的播出组合。

当前,传统地方电视转播机构正面临史无前例的困境。网络等新兴媒体导致观众大量流失,而英超转播权费用上涨,使得电视台的独占优势受到冲击。在与英超转播商的协商中,议价实力急剧减弱,除京沪穗外的电视转播群体急剧萎缩。

现实情况是,英超的授权费用显著增长了,这根本性的起因是英超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持续增强,海外市场的授权金必然随之提高。

联赛运营方的经济愿望与中国内地较为孤立的传播领域发生摩擦,在彼此持续较量下,以前无需付费观看一流竞技活动的时期即将终止。

网络转播费用大涨,四大门户退出

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凭借其激烈紧张的竞技特色和迅速广泛的传播效果,再加上周到的赛事呈现,一直受到海外电视转播商的欢迎。

过去二十年,中国地方电视台长期负责英超赛事的电视转播工作。2010年以后,由于互联网使用率大幅提升,网络传输速度明显加快,国内四大知名网络平台相继开通英超免费网络直播服务。通过这种方式观看比赛的网民数量迅速增加,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网络观众群体,这个群体与电视观众形成了互补。

然而,今年夏天英超的转播权费用迅猛上涨,导致了传播领域的形势发生显著改变。

六月份刚开始,巴西世界杯即将开赛的时候,英超在大陆地区的独家网络版权代理商新英体育,把新赛季英超的独家网络版权价格定在了5000万美元,非独家转播权的价格大约是一千万美元。与过去两三年相比,当时门户网站单赛季的转播费用只有五百至七百万人民币,新赛季英超版权的价格暴涨了几十倍,在行业内引起了很大的震动。

版权价值急速增长,搜狐、腾讯、新浪等传统网站纷纷撤离,英超网络转播权的下一任承办者,成为球迷们非常关心的议题。

7月30日,PPTV最先与新英达成转播合作意向;一个月后,8月14日乐视也紧接着签署了转播协议。不过,这两家公司获得的都是非独家转播授权,交易金额共计1100万美元。再加上新英体育自有的在线直播平台,这样就形成了新赛季英超网络转播的三家主要机构。

PPTV和乐视在具体协议里,将拿到英超一整年的380场比赛转播资格,不过网络播放并非完全无偿,每轮赛事里4场可以免费点播,其余6场需要观众付费,这种模式是混合型的。1100万美元是免费转播场次的开销,而观众付费所带来的收益,则由视频网站和新英两家来分成。

提价导致地方电视台锐减

网络转播英超赛事的费用急剧攀升,与此同时,传统电视媒体同样面临版权费用大幅上涨的困境。

广东地区是内地最早转播英超的省份,由于新赛季电视版权价格急剧上涨,广东体育频道与新英的协商目前陷入僵局。

目前双方均不肯退让,首两场英超赛事的电视转播权都未能实现播放,据广东体育频道知情者向笔者透露,在最近两个赛季期间,新英体育公司已经着手提高版权费用标准,往年单个赛季的整体版权费用或许仅为一两百万元人民币,而今年费用却直接增长了两三倍,这个涨幅已经显得十分离谱,致使电视台方面感到难以承受。

价格急剧攀升,赛事选择受限,传统媒体面临困境。以往一轮赛事可播6至7场,今年新英方案改为两场固定加一场自选。该人士指出,为照顾新英网络直播业务,英超核心比赛或强强对决常被电视台排除。电视转播因此失去很大号召力。

当前,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直播的兴盛,导致电视平台的观众数量持续减少。与11-12赛季相比,去年英超联赛的电视转播收视率仅达到六七成,网络平台的竞争加剧了这一现象。有业内人士指出,电视转播行业正经历低迷阶段,版权费用急剧上涨,但广告收入却难以迅速增长,电视台面临经营困境。

根据作者统计,2013-14赛季英超转播联盟里,除了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大城市电视台,还涵盖了深圳、天津、福建、重庆、山东、江苏等至少十五家地方台。然而今年,截止到上周,通过行业内部消息了解到的转播方仅有北京体育频道、上海五星频道以及广州竞技频道和深圳体育频道。

现在一些电视台或许正同新英进行协商,不过,由于版权费用上涨导致的开销巨大,部分规模较小的电视台或许会做出舍弃的决定。假如英超版权的商谈最终无法达成一致,往后广体或许会转而选择花费少得多的西甲德甲联赛。

“开拓者”天盛死于付费模式

最近十年来,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在中国大陆的授权方式多次调整。2007年,彼时握有英超转播权的天盛公司,曾在中国内地尝试全面收费的数字电视直播方案,不过这一尝试最终以企业倒闭而告终。

英超联赛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登陆中国内地后,最初的十几年时间里,其转播权始终由ESPN(美国体育电视网)与Star Sport(星空体育)在亚洲组建的合资企业ESPN持有。

该公司买下了英超联盟的所有权公司的中国大陆地区转播权,接着把这项权利分割,再卖给各个地方的电视转播机构。

英超的授权方渴望中国市场的庞大潜力,期望借助电视媒介的强大传播力进行展示,这是业内资深人士颜强所说明的。中国的电视台都属于体制内机构,市场运作比较独立。在早期阶段,为了让英超赛事能在地方电视台播放,授权方有时甚至需要向电视台支付费用。

那时候,电视机构借助花费不多的英超联赛节目,能够获得良好的收视率与广告收益,同时,足球爱好者们也能无代价观赏到全球一流的足球比赛。

由于英超海外传播权普遍增值,多年来一直无法从中国大陆获取更多经营收益的ESPN决定不再参与,中国观众的愉快时刻就此终结。

2007年2月,天盛企业用五千万美国金购买了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在亚洲地区的三年独占传播权,该公司随即表明不会将此权利转让给地方电视台,而是打算借助公司本身的网络足球付费频道来销售整个英超赛事。

英超网络转播费用上涨_英超版权价格大涨_英超电视转播表

那个时期,没有哪家电视台播放英超比赛,观看赛事的唯一途径是订阅天盛推出的欧洲足球频道。单月点播英超的费用是188元,而整个赛季的总费用高达1880元。

这一行动在业内被视为一种勇敢的探索,倘若能够成功引导国内民众形成付费观赏赛事的风气,便有望发掘出一个潜力巨大的经济宝藏。

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天盛的极端定价策略未能获得公众的接受,面对高昂的价格,多数球迷决定不观看英超联赛。

2007年天盛的年度审核文件表明,该公司当年度数字付费电视业务的营收总额为1298万元,与每年大约1600万美元的采购费用相比,已经显现出经营亏损的情况。2008年,由于付费订阅用户数增长缓慢,再加上需要分摊各项开支,天盛企业全年产生了1.9亿元的资金缺口;从那以后,公司持续降低订阅费用,并且将转播授权出售给部分电视台供其免费播出。

公司因为管理不善,导致财政收支失衡,使得背后的投资者感到不快。2010年4月,天盛的知名解说苏东离任,接着公司内部传出裁员的风声。到了同年8月,公司正式宣布倒闭,之前推行的英超转播全部收费的方案也宣告失败。

颜强指出,天盛对于英超在中国大陆所产生的效应,其判断过于乐观,并且推行了过于激进的市场活动,因而以失败告终。最初两年,天盛定价过高,使其与大众市场产生了距离。后来,天盛察觉到其宣传方式存在根本性错误,于是着手降低价格,并加大宣传力度,但为时已晚,已经无法挽救局面。

新英体育重蹈天盛覆辙?

天盛消亡后,它背后原本的投资方IDG与美国国际数据集团携手赛迪传媒,一同创立了新英体育公司。这家公司于2010年参与竞标,并成功拿下了未来三年的英超大陆地区独家播映权。为了重新激发市场活力并吸引观众,新英体育与众多地方电视台达成了版权销售合作。英超联赛也因此恢复了免费观看的旧制。

现在,已经过去了三年,新英体育再次讨论起英超的定价方法,社会各界都在担忧,这样做会不会再次引发像天盛那样的问题。

颜强觉得,这次提价存在两个缘由。首先,2012年新英和英超达成了为期6年直至2019赛季的转播协议,为分摊巨额版权开支,调价难以避免。其次,近些年各地电视台广泛转播英超,同时互联网迅速发展,有效培养了市场,使版权方萌生了收费的意愿。

天盛的挫折让新英获得重要教训,那就是在中国大陆推广纯付费的英超转播方式几乎行不通,因此新英建议采用免费与付费相结合的方案。颜强指出,随着国内英超观众的不断成长,只要网络直播在画面质量和播放顺畅度等使用感受上表现优异,订阅费用就不成问题。

免费观看顶级赛事时代终结

实际上,对于两家视频网站推行的免费搭配收费的运营模式,其能否成功,市场反馈和未来收益怎样,千万美元的巨额投入怎样分摊,始终是业内密切注视的议题。

价格表面上确实提升了很多,同时付出的代价也在变大,这是PPTV体育频道总监周亮对笔者说的,他提到,前两个赛季有六七家网站转播英超,每家的费用大约是120万美元;今年新英体育把整体转播的费用提高了一倍以上,不过只有两家网站参与转播,从这方面来说,一千万美元的价位并不算高。

周亮觉得,国内的互联网和电视转播并非相互排斥,而是相互补充。在赛事选择和观看地点上,网站具备明显优势,观众能够自主决定参赛项目,并且随时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比赛直播的观看;而电视观众则更注重高清晰度的视觉感受。

天盛早先的挫折源于行事过于粗放鲁莽,如今的市场却呼唤恰到好处的锐气,否则收费机制就难以建立起来。周亮谈到,当前的市场状况下,无偿直播难以负担版权开支。他们期待与英媒联手,着力塑造观众的新习惯,并探寻付费体育项目在中国成长的路径。

乐视并非仅靠广告收入来弥补开支,我们期望将英超打造成为涵盖全产业链的完整产品。乐视体育的市场负责人张磊谈到,以往门户网站仅供应单一类的赛事信息,乐视则会围绕英超策划一系列的视频节目,并且配合广告业务;另外,公司计划打造专业的球迷资料库,同时举办线下的观光、酒会等社交活动,把全产业链的各种服务提供给关注者。

八月份的时候,汪峰在鸟巢举办的音乐会,乐视曾经尝试过提供网络付费观看服务,因为通过网络观看的费用远低于现场门票,在歌迷当中获得了不错的评价。张磊提出观点,指出歌迷和球迷都属于有潜力的消费群体,只要为用户提供的便利和感受足够出色,大家就会主动选择支付费用。

关于前景张磊谈到,因为权利金开销很大,近期马上扭亏为盈有相当挑战性,不过,伴随着多种多样的营销途径的建立,他们对于计划的将来回报抱有非常乐观的期待。

颜强认为,与资源架构及用户群体更为多元的传统门户网站相比,专业视频平台对英超联赛这类稀缺性体育赛事资源的需求更为迫切,加之网络转播具备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所以在版权争夺中,PPTV与乐视都全力以赴,紧随其后。

商业诉求“碰撞”封闭体制

关于这次版权费用增加,颜强说明,表面上的解释是版权代理商大幅度提高了价格,但根本上的起因,是英超走向世界步伐的加快造成的。

关于新英体育6年转播费的具体数额,社会上一直流传着各种说法,有人称单赛季的采购费用达到3000万美元,也有传言6年合同的总价高达3亿美元。然而无论实际花费多少,与天盛三年5000万美元的纪录相比,都显得异常昂贵。所以高额的开销必须依靠多种渠道来消化。"颜强这样认为。

实际上,近些年来,亚洲、中东等许多地方英超版权持续卖出极高价格,但门槛重重的大陆市场却一直像个独立区域。

2010年,该公司以1.9亿英镑的金额购得了为期三年的英格兰超级联赛地区级转播授权;与此同时,香港的和和中东的阿布扎比集团所支付的购入金额分别达到了1.46亿英镑和2.25亿英镑,这三者与当时天盛所花费的5000万美元相比较,都显得高出许多。

英超作为特殊体育赛事,伴随近些年该赛事走向世界步伐的加快,其海外媒体授权费用不断上涨,已经变成无法逆转的现象。颜强指出,互联网新媒体的兴盛,使得电视的观众数量减少,在市场应对和经营策略上,电视显得比较迟钝;这造成国内主要的电视机构独占的优势受到冲击,在与英超权利方的谈判中力量减弱,结果电视转播的费用在今年经历了急剧的攀升。

颜强认为,现行版权制度下的国际规范,使得英超的运营方展现出日益显著的商业意图,而国内相对独立的管理机制与之产生互动。这种持续的互动,预示着以往无需付费观看的顶级体育竞技活动即将结束。取而出现的,是收费与免费相结合的运营方式,正逐步进入中国内地市场。

娱乐资本论作者刘溪若,本文首发于新京报

标签:英超电视转播表   



大家都在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