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体能测试问题再次引发广泛关注。9月27日晚,于青岛举办的全国游泳冠军赛及东京奥运会达标赛女子1500米自由泳预赛,辽宁18岁选手王简嘉禾取得胜利,同时刷新了亚洲纪录和全国纪录,然而却因体能测试结果不理想,最终被排除在决赛名单之外。与她的经历雷同的,还有在男子五十米自由泳预赛中拔得头筹并刷新了持续七年之久的全国纪录的余贺新,以及声名显赫的傅园慧等运动员。大家不禁要思考,整齐划一的体能考核方式真的合理吗?

9月27日,王简嘉禾在比赛中新华社发
为什么是同一个标准
今年春季,为促使运动员提升身体素质,体育总局发布了《国家队体能考核等级规范》。依据该规范,此次竞赛包含五项体能评估,包括向上跳跃(含摆臂)距离测量、三十米短跑时间记录、引体向上次数统计、身体核心区域力量检测(分四个方向)以及三千米跑步计时。每个项目满分均为10分,共计50分。
中国泳协规定,各项赛事必须分为预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并且决赛阶段不安排候补选手参与比赛。预赛阶段,参赛选手按照体能积分高低进行排名,积分排名前八位的选手获得决赛资格。当某项赛事报名人数不足八人时,将按照体能积分进行筛选,减少两名选手的名额,直接进行决赛比赛。
身体素质好比建筑筑基,加强身体锻炼十分必要,让人费解的是为何要求一致呢?以游泳选手为例,短途比赛的选手通常力量足但持久力弱,长距离比赛的选手则正好相反,他们持久力强但爆发力不足。
广东队选手余贺新在本次比赛男子50米自由泳预赛中,游出了21秒79的成绩,这一成绩超越了宁泽涛七年前的全国纪录,也达到了东京奥运会的资格标准,同时也是东京奥运周期内首位达到男子50米自由泳奥运会资格的中国运动员,但作为短距离选手,他的耐力方面存在不足此次未能进入决赛,余贺新输在3000米测试项目上,他的3000米成绩非常糟糕,跑完一圈尚可,但剩余六圈难以坚持,他属于跑完第一圈就必须喝水的人,非常口渴,感觉整个肺部都干涸了

王简嘉禾在公开场合也表示出了自己的困惑,体能训练我们并非不放在心上,毕竟我们属于水上项目,对于陆地竞技项目大家并不是很精通,譬如跑步选手在水里并不一定表现出色,游泳选手在陆地项目上也不可能样样精通。今年五月的时候,短跑领域的佼佼者苏炳添公布了自己3000米的跑步记录是13分38秒,这个成绩引起了网友们的诸多讨论,苏炳添本人也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一刀切的规定是否科学
依照《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强化基础体能训练弥补体能弱项的通知》以及《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实施2020年东京奥运会参赛人员选拔工作的指引》的规定,那些在体能考核中未达标的运动员,将会被削减一部分训练补助,并且被禁止参与在东京举办的奥运会。
依照文件指示,今年许多队伍将体能锻炼当作关键项目,国家射击队和游泳队三月份分别前往崇礼进行野外训练,每日最远行进距离达到25公里,沿途包含山路和积雪路段,全程大约需要8小时完成,就连全国象棋男子甲级联赛也今年首次加入了基础体能考核。依据棋类竞技特性与棋手年龄差异,赛事设定了耐力、力量和柔韧性三大评估维度,包含1000米跑步、立定跳远以及坐位体前屈等具体测试内容。
这种统一标准的体能考核方式造成的不良影响,就是让一些有天赋的运动员被埋没,他们甚至因此决定结束自己的运动生涯。因为许多出色的运动员在某个体能项目上存在天然的不足之处,并且年纪偏大的运动员身体素质下滑也是难以避免的现象。
今年三月,我国顶尖跳高运动员张国伟在基础体能考核中未能通过,因此不得不退出国家队,失去了备战东京奥运会的资格。紧接着,他在四月初正式宣布结束自己的运动生涯。此前一年十月,上海男篮的核心中锋张兆旭在参加CBA联赛体能测试的深蹲环节时,因为现场工作人员的看护不到位,导致他的腰部遭受急性撞击,进而引发了原有伤势的再次发作,结果使他在2019至2020赛季完全无法参赛。
从科学角度看,注重身体素质是合理的,优秀的身体能力不仅有助于提升运动成绩,也能更有效地防止身体出现损伤。然而,是否应该用统一标准衡量所有运动员,这个做法是否符合科学原理,值得进一步探讨。山东商报·速豹新闻记者 田延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