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篮球新闻 >

CBA球员短期交流摘牌会成鸡肋?僵化体制不改难职业化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09日 02:05  阅读次数:

记者王刚报道CBA球员短期交换选拔活动近年来逐渐变得不讨喜,在上周的新赛季CBA选拔活动中,尽管有6名选手被其他队伍挑选,但“自我放弃”仍是今年CBA选拔活动中的常态,大多数入选选手最终还是各自返回原单位,继续各自的发展。

一位球员表示,CBA选秀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然而经过多次尝试,最终却变成了远程沟通的形式,甚至连中国最为经典的会议形式都未曾采用,但最终局面依然毫无起色。只要僵化的交易规则不进行修正,CBA的职业化发展就永远只是空谈。

“自挂自摘”是摘牌会的独特风景

新赛季启动之前,篮协通常会通过电话会议,召集各队参与短期球员交流的选秀会,今年同样会举办。

前夜,篮球协会组织了新赛季国内选手短期选拔会。与往年不同,今年选拔过程出现一些变动,共有六名选手被其他队伍挑选,其中上海与山西成为主要选择对象,两支球队各获得两名,新疆和佛山则各得一员。

然而,“自选自弃”依然在今年CBA选秀大会上构成一种现象,所有列出的66名选手里,大部分球员要么被原俱乐部挑选,要么最终通过“自由选择”方式回到各自俱乐部。由其他俱乐部挑选的选手比例还不到总人数的十分之一。

摘牌会上也没有什么“好菜”

篮协的初衷是希望通过选拔会议推动球员的调动,但实际情况是,除了少数俱乐部,大部分俱乐部连网上公布的名单都不屑一顾,正如浙江一位俱乐部负责人所言,入选的都是些能力平庸之辈,几乎没有实力出众者,因此不值得关注。

实际情况确实如此,依据篮球管理机构的要求,各俱乐部需在注册选手里固定十名,当作队伍的非交换成员,其余选手才会对外挂牌,基于这种情形,没有俱乐部会不明智地处理核心选手的挂牌事宜。

自挂自摘现象分析_cba摘牌大会什么意思_CBA球员短期交流摘牌会

这个赛季公开出售的选手基本还是那些籍籍无名的底层选手,只有北京“巨人”孙明明,华南虎那对双胞胎任骏威和任骏飞,以及新疆的买吾兰等极少数人可能会吸引其他俱乐部的关注,而这几个稍微有点名气的选手也是最被看好的那批。

对于这个情况,浙江某俱乐部的一位负责人前天通过电话表示:万一有知名选手出现在名单里,大家肯定会争相挑选,不过这种情况并不会发生,实际上,选拔大会上的一些球员,其实并不比我们队伍中的选手实力更强,而且对他们也不够信任,因此我们用不着这些外部的选手,倒不如选择那些熟悉的老队员。

俱乐部不摘牌的另一个理由,是摘牌会上的球员只是临时合作,仅限于一个赛季,年轻球员成长缓慢,本就缺乏出场时间,若签下其他俱乐部的年轻球员,不仅需要支付转会金,还会挤占本俱乐部年轻球员的锻炼机会,用了一年后他们就要离开,这不等于在为对手培养后备力量吗,篮协这样的做法确实值得质疑。

摘牌会其实就是走个形式

入选名单中并无出色选手,另外被选中者次年需返回原队,因此俱乐部通常不借助选秀大会签约其他队伍的球员,即便有俱乐部意欲挑选某位选手,也会直接与该选手的母队进行秘密协商和磋商。

上海男篮的年轻球员葛旸,在前天的选秀大会上,被前上海队的主教练邓华德选中,加盟了新疆队,新疆队的总经理郭舰透露,目前新疆队只有孙伟博一位纯粹的控球后卫,邓华德对葛旸的能力非常熟悉,葛旸应该能在接下来的短期交流期间,得到大量的实战锻炼。葛旸现在上海队里也没得到过上场机会,若能去其他队伍踢球,这对他自己、对上海队以及新疆队来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然而,这种三者皆大欢喜的状况终究是特例,实际上,业内人士都清楚,“选秀大会”不过是个过场,由于每支队伍都必须递交入选球员名单是篮协的强制性要求,倘若某个俱乐部不愿让自家球员被选中,只需在选秀大会召开之前与联盟同仁进行沟通,随后自行撤下己方选手即可,这也是选秀大会上“自行淘汰”现象的主要缘由。

职业篮球的进步必然涉及转会体系的完善,这一点毋庸置疑,不过CBA的转会规则虽然模仿了NBA的相关做法,却因为各种条件的制约,导致我们只是形似而非神似。现阶段,参与各方对于选秀大会的负面感受日益加深,这个选秀大会显然已经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要让CBA转会市场重焕生机,如同枯井涌泉,篮管中心的相关构想需要进一步开阔,处理方式也需要更加优化。

标签:cba摘牌大会什么意思   



大家都在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