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馆在天猫开设的分店运营了数日,尽管陈列的商品种类有限,其中大部分仍需提前订购,却依然在社交平台上引发了广泛关注,并且迅速转化为实际的购买行为。该店铺正式启用的当天,便吸引了三十万网友驻足围观,部分库存稀少的商品迅速被抢购一空,发布本文时,店铺的粉丝数量已攀升至十四万,而可供选购的物品仅余五件标注着“待售”的状态。

这五样物品,都属于常见的文化衍生品,包括胶带、文件夹、杯子、手机保护套、橡皮,在不到一个月的售卖期间,99元一个的埃及女神玻璃杯销售了500个,6元一个的文件夹销量突破万件,这样的销售业绩足以让任何文化产品电商感到惊叹,其销量也超过了故宫在天猫和淘宝开设的店铺同类产品的平均水平,而大英博物馆在天猫的店铺被认为是这两家故宫店铺的主要竞争者。

更多预售和售完产品,在店铺的首页有分类展示:





经营方针对这些商品,制作了内容完备的介绍,里面包含历史背景,既有启发性,又有趣味性。



新店开张时,大英博物馆在天猫平台售卖的商品数量有限,不过对照该机构官方网站线上商城的商品种类,大家完全有理由对天猫店的后续发展抱有更高希望。官网的线上商店商品门类齐全,SKU数量超过一千四百种,涵盖了从几英镑的明信片和钥匙扣,到数千英镑的水晶花瓶和青铜雕塑馆藏等比例复制品在内的多种价格区间。产品的核心,涵盖了源自英国最负盛名且广受欢迎的几件藏品,例如罗塞塔石碑、古埃及系列以及浮世绘系列,同时还包括了与匠人及品牌进行深度合作而推出的专属商品。

罗塞塔石碑是大英博物馆分量最重的藏品,该馆官方商店有55种相关纪念品,是实至名归的焦点。这件文物被用作图案装饰在各类生活物品上时,丝毫没有不协调的感觉,反而形成了一种别具风情的黑白图案,显得相当时尚。



回顾大英博物馆在天猫开设的店铺,除了与当地商家建立合作关系,店铺内部还设有“正品进口”专区,未来哪些属于该店的商品会引入中国市场,同时又有何种新品会专门为中国顾客设计,这些都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思考余地。
大英博物馆的这个动作,许多人觉得会是故宫网店的直接对手。不过,要是拿那些更早加入天猫的“前辈”们来比较,就能看出,博物馆网店获得的关注程度,大体上跟博物馆自身的名气和“体量”是一致的。大英作为全球最出名、声望最高的博物馆之一,凭借那些“世界级珍品”级别的藏品开发的周边商品,本来就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这一现象在国内的博物馆商店网店领域同样成立,以故宫博物院为例,其线上纪念品商店“故宫淘宝”已经拥有253万名拥趸,而中国国家博物院的商店则吸引了48万名顾客。
博物馆商店的运营状况跟博物馆的办馆宗旨和推广手段息息相关,以地方性博物馆为例,由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开设的网店已经经营了七年,积累了21万的粉丝;相比之下,另一家同类博物馆的网络店铺却只有七千多名关注者。
提及紫禁城的网店,必须提及台北故宫博物院——尽管博物馆售卖处在欧洲北美早已是重要产业,但台北故宫博物院才是唤醒国人关注博物馆售卖处的关键。“朕知道了”胶带与翠玉白菜伞,令众多参观过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人十分向往,小小的和纸胶带迅速超越凤梨酥,成为最受欢迎的台湾纪念品。
当前访问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电子商店,可看到其包含众多元素的界面,其中既有设计新颖的衍生商品,也有品质上乘的文物仿制品,以及制作精良的复制品。



还会根据不同地区特色设计很多有创意的推广方案,例如将传统国画和现代养猫爱好者结合起来制作宣传画,画面十分形象贴切。


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文创商店于2014年正式启用,故宫特色被广泛融入众多文化产品中,顾客对故宫纪念品的全新设计反响热烈,到了2016年全年销售额便突破了十亿元。

北京故宫博物院跟台北故宫博物院和大英博物馆不一样,它缺少像罗塞塔石碑、翠玉白菜那样极具分量的藏品,因此,故宫的商店里,复制品和衍生品并不占主要位置,商品设计大多围绕故宫自身的文化和艺术特色来进行。
故宫在单霁翔院长主持下,开展诸多革新举措,显著增进了与公众的互动。除售卖文创产品外,故宫还持续进行多项与国际标准相仿的探索,诸如将所有藏品录入网络平台,并增设高分辨率图像展示;同时增设针对青少年及小学生的教育项目;过去一年间,更尝试跨领域合作,与商号联手开发月饼、糕点等食品。



我们为什么喜欢博物馆商店?
许多博物馆内的展品,原先都是商品。即便它们最初并非作为商品形式面世,例如化石,或书信,或皇家特制品,它们也大多被货币标价,进行过买卖。
进入博物馆之后,这些展品便不再具备商业价值。现阶段,唯有博物馆内的售卖区域,能够迎合当下收藏者的强烈渴望和拥有心态。

如今前往博物馆,光顾其售卖处已变成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完整旅程的关键部分,对许多人而言,售卖处不再仅仅是展览的补充,而是演变成了展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家文化机构肇始于英国十七世纪,不过直到十九世纪才诞生了类似纪念品售卖点之类的场所。十九世纪初,在英美主要文化场馆中,这类售卖点刚开始出现,最多也只是零星摆放些仿制品,随意放置在咨询台附近,很少会有人专门设立售卖台,更不用说成立专门的业务部门了。

大都会博物馆的奠基者多出身于商业和金融领域,具备敏锐的商业意识,在机构成立之时,便开辟了专属的售卖场所,每当举办重要展览之际,该场所会指派专业画师,依据馆藏精品绘制仿制品,并以公道的标价卖给访客,不过,具备专业策展和精心布置的博物馆商店,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才逐渐形成规模。
博物馆售卖的物品中,除了书籍和仿制品,也售卖附加产品,这些产品通常是将装饰性艺术品改造成日常用品,比如雨伞、书写工具、记录本等,这种一举两得的便利性,会让购买者觉得物超所值,这也是博物馆零售业务收益最高的部分。
MoMA 美术馆的设计商店堪称博物馆零售业的翘楚,这家店铺创建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MoMA Store 无疑是博物馆商店中的佼佼者,不仅设有线上销售平台,还以连锁经营模式,在世界各地建立了众多门店,众多设计品牌都以能够入驻 MoMA Store 为荣,这既代表着来自知名设计机构的肯定,同时也能获得精准的传播效果和可靠的销售额。

2000年左右,博物馆的运营者开始更加关注零售业务所产生的利润,愿意将更多资源投入到商品设计上,因此出现了许多规模更大、专业性更强、特色更鲜明的博物馆商店。其中,顶尖的全球性博物馆和艺术馆表现尤为突出,凭借其本身丰富的藏品和深厚的学术积淀,它们推出了水准与馆藏相媲美的商店商品。

去过 V&A 博物馆的人都会对那个宽敞的商店空间印象深刻。V&A 博物馆在伦敦的时尚艺术圈里一直很关键,经常和时装设计师联手,打造限量版的服饰、配饰和香水;大英博物馆,以制作高品质的藏品仿制品而闻名;另外,一些博物馆商店开始像画廊一样运作,它们连接了那些尚未成名的年轻创作者和希望发现这些创作者的顾客,例如纽约的布鲁克林博物馆商店,销售了很多布鲁克林艺术匠人和设计师的作品;在以印第安原住民艺术命名的凤凰城赫德博物馆,其附属的博物馆商店直接和印第安艺术家合作,售卖独一无二的手工艺品。

日本的艺术场馆,在构思和打造衍生商品方面表现突出,因此该国美术馆和博物馆的售卖场所都吸引众多顾客。

根据调查,博物馆售卖最火的两类商品是书籍和饰品。之所以饰品能排在前位,是由于资料表明三分之二以上的博物馆访客是女性。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商店里,饰品种类繁多,并且最受顾客青睐。这些商品参照了收藏中不同时期的饰品进行再创作,大量运用了镀金、天然宝石这类富有质感的材料,能够使佩戴者在周末派对上显得格外出彩,而且售价非常平易近人。
过去十年间,欧美各国政府普遍削减对博物馆的财政拨款,众多博物馆被迫裁减人员控制开支,并且更加重视博物馆商店的经营效益,大英博物馆拓展中国市场,其动机肯定是扩大经营收益。英国全国拥有博物馆超过两千五百家,几乎每家都设有纪念品售卖点,但真正能够实现盈利的仅占百分之二十。商店的盈利状况和访客数量密切相关,换言之,唯有规模宏大的博物馆,或者经济实力雄厚的专业场馆,才有能力开发商品,形成健康的商业生态。我们在博物馆的售卖处,能够以公道的价格,购置纪念品和文创产品,从而延长对相关展品和创作者的欣赏,然而人们往往忽视的是,这些消费举动也是对博物馆最直接的帮助。
更多值得一逛的网上博物馆商店!
大英博物馆
Shop
店址:
大都会博物馆
The Met Store
店址:
设计博物馆
Shop
店址:
纽约当代艺术博物馆
MoMA Store
店址:
伦敦泰特当代美术馆
The Tate Shop
店址:
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
Store
店址:
/new-york
洛杉矶Getty中心
The Getty Store
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