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二十一日,由于在NBA超级球星环球篮球赛事哈尔滨站选择不出战,艾弗森遭到中国体育迷的广泛质疑。然而,与纪录片《艾弗森》里讲述的八个情节相比,他拒绝参加中国巡回活动这件事根本算不上什么大问题。
阿伦·艾弗森可能是NBA最具争议的球员之一。艾弗森初次与乔丹交锋时还只是个新手,这次对决让他声名鹊起,但这位MVP的辉煌历程其实更早开启——早在弗吉尼亚读高中期间,他就已是校橄榄球队的核心成员;17岁那年,他和同伴去玩保龄球,遭遇一群白人少年的挑衅,冲突最终升级为五十人的混战,艾弗森被判定为带头者;正是艾弗森将街头文化引入NBA,因而引发诸多非议;此外,那段关于“训练”时的怒吼也广为人知。
最近一部播放的影片致力于把艾弗森那些突出的瞬间连接起来,并非单纯地回溯往事,而是借助更周全的叙事,让人们明白这位NBA巨星的作为方式里深藏的真正缘由。这部名为《艾弗森》的纪录片,目的在于扭转大众对艾弗森形成的某些固定看法。
先来一眼预告片
导演泽泰拉·比蒂透露,她为此片筹备了长达十年,却依然不确定最终成品会呈现何种面貌,从目前已公开的部分内容观察,该影片确实从多个不同视角,对艾弗森的人生重新进行了叙述。
让我们借助八个具体事例来重新了解艾弗森,也许可以阐明一个无需探讨的疑问:我们为何如此钟爱艾弗森。
1、童年时期,艾弗森曾保护自己的白人朋友不受黑人欺负。
白人男孩杰米·罗杰斯是艾弗森最亲近的伙伴,小的时候学校的橄榄球队几乎都是黑人学生,杰米却常常因为肤色被黑人学生欺负,艾弗森却一直帮他解围。“他是我篮球生涯中最好的搭档。”艾弗森这样说过。
艾弗森(右)和好朋友杰米(左)
杰米的母亲确认,艾弗森幼年时经常帮助年幼的同伴,他也乐于向杰米传授多种体育项目的技巧。
杰米回想起来,他们初次碰面时,对方就询问自己是否参与过橄榄球运动。自己坦言对此项活动一窍不通,他随即进行演示,说明应该怎样握持球体,再将其抛出。自己立刻就投掷出一只相当标准的回旋球。
“他什么人都能教,他希望你能变得优秀。”
2、橄榄球教练改变了艾弗森的一生。
艾弗森个性比较随性,因此到了八年级,一些教员决定不让他加入顶尖队伍,后来是橄榄球教练加里·摩尔帮助了他,艾弗森便搬去摩尔家居住。
后来,摩尔察觉到艾弗森有68天没去上学,他勃然大怒,一把将艾弗森拽过来,然后扔到了汽车顶部。纪录片里摩尔表示:“绝不能任由他这样沉沦下去。”
这件事无疑让他重新振作起来,摩尔后来担当起他的经纪人角色,始终陪在他左右给予帮助。
摩尔表明情况:他并未生育过子女,艾弗森在他眼中如同己出。
3、课堂上的好孩子,私下是个活宝
影片里有一份家藏影像,艾弗森在其中载歌载舞,显得特别滑稽,非常引人发笑,这与他后来在赛场上的那份略带冷酷的强势作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他的数学老师简妮特·贝利表示:他是个在公共汽车上喜欢放声歌唱的孩子,然而在课堂上则截然不同,非常文静。
4、艾弗森并没有挑起保龄球馆的斗殴。
1993年,艾弗森当时17岁,他和黑人朋友在保龄球馆娱乐,一些白人青年因为嫉妒艾弗森在当地的影响力,上前制造麻烦,双方发生冲突。事态最终升级成50人参与的混战。结果,4名黑人被判处总共15年的有期徒刑,艾弗森被认定为事件的核心人物。法官判处艾弗森15年监禁,但同时附加了10年的缓刑期。此后,在美国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NAACP)的介入下,艾弗森在入狱4个月后获得保外监禁的机会。
这一事件险些断送了艾弗森的事业前程,不过,现场的影像资料证明,艾弗森在冲突发生之初就已离开,他并非事件的核心人物。
他的高中教练麦克·贝利表示,对方打算借助艾弗森来警告他人。麦克的妻子认为,这种做法确实非常不公正。

5、艾弗森说,他欠NBC主播汤姆·布罗考大大的人情。
艾弗森因打保龄球馆的纠纷被判入狱,NBC电视台知名主持人汤姆·布罗考在监狱对他进行了采访,他希望通过这次采访让人们知道事件的最新情况,并且能从更多层面了解事情的原委。
艾弗森在监狱里接受汤姆·布罗考采访
艾弗森在纪录片里表示,他对NBC怀有深厚感情,也很欣赏汤姆·布罗考,他替自己付出了很多,自己因此心存感激,觉得欠了对方一份很大的恩情。
艾弗森得以加入乔治城大学篮球队,全靠妈妈成功说动了教练约翰·汤普森,这件事才得以实现。
艾弗森早已声名远播成为国内知名的运动健将,曾经有众多著名俱乐部向他伸来橄榄枝。不过,保龄球馆的风波过后,那些原本向他示好的团队纷纷选择了沉默。
就连最终接纳艾弗森的约翰·汤普森也坦言:并非自己主动联系艾弗森,而是对方先联系了自己。起初,他对此事还有些犹豫不决。
汤普森谈到,正是艾弗森的母亲,对她儿子抱有非同寻常的信任,这深深打动了汤普森,促使他决定给这位年轻人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
艾弗森坦言,与76人队指导拉里·布朗的分歧,绝大部分责任在他身上。
百分之九十九的错误都在我,艾弗森在聊起他和布朗之间那些趣事时说道,他们曾经闹得很不愉快,但我知道,他一直对我很友善。
拉里·布朗和艾弗森
76人前负责人帕特·克罗齐表示,布朗并非真心想扮演恶人角色,因为艾弗森经常不到训练场,布朗只好对他进行惩戒。
克罗齐认为,这两个人都是难得的天才,非常敏锐,也很固执,然而彼此差异很大,因此产生矛盾是不可避免的。
我们在此处探讨学习吗?这种说法看似离奇,但若知晓所有内情,便不会如此觉得。
一提到艾弗森,人们就喜欢说他那段关于“训练”的灌口。
艾弗森在新闻发布会上反复质疑,他们现在竟然在谈论训练,而不是进行真正的比赛。
2002年首轮季后赛败北,艾弗森在赛后新闻通气会上情绪失控,他反复质询了二十次,内容是询问为何要谈论训练事宜。
实际上,纪录片里艾弗森表明,他并非意图抹杀锻炼的价值,即便从他的为人处事方式分析,似乎正是这个意思。那时艾弗森刚遭遇一场悲剧:他的一位挚友被恋人谋害,紧接着他又在季后赛中失利。所有这些遭遇都令艾弗森倍感失落。与此同时,记者们还在关注赛前准备活动,这种情景确实显得有些不合时宜。
我们还在此处谈论练习吗,却不去讨论实质性的竞赛,也不去探讨更为关键的部署?
鲜为人知的是,将嘻哈文化引入篮球圈的艾弗森曾制作过一张说唱自传,名为《误解》,但并未正式发行。某次接受访问时,艾弗森谈及这张专辑表示:回过头看实在惭愧,当时我本想让大家的小朋友们都来听我演唱的内容,并且把自己想象成歌中的角色。然而我显然并非如此。那些歌词属于街头说唱类型,但我本人并非街头混混。
《艾弗森》会在上播出一个月。
观察者网综合赫芬顿邮报、搜狐体育等报道。